2015年12月18-19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与环境调查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研讨会在沈阳召开。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水工环工作新需求,支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会上,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调查工程首席姜月华、丝绸之路境内段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首席张茂省、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首席黄长生就所负责工程做了专题报告,吉林大学教授卢文喜、地调局发展中心杨建锋分别做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失衡与再平衡问题”和“迈向生态文明的地质环境调查战略框架研究”的学术报告;沈阳地调中心水环室主任王晓光介绍了“十五”至“十二五”东北地区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及成果。
沈阳中心主任陈仁义在会上指出,东北地区地质环境总体较好,怎样使水工环地质工作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发挥更好的支撑作用,打造沈阳地调中心一流的业务团队、搞好学科建设、为东北经济增长献力是当前要急需考虑的问题。要借助本次会议机会,进一步拓宽视野,明确工作思路,把握地方政府需求,以问题为导向,调整十三五期间工作重点,为东北振兴服务。
与会专家围绕东北地区水工环地质调查下一步工作进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要充分认识地质工作在支撑国家重大工程、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地位和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水工环工作新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主体功能区的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在数字环境地质平台建设方面要有所突破;必须加强老矿区、矿山地区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加强沿海港口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加强环境地质、生态地质研究工作;对于边境及口岸地区地质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
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国土资源厅、环境监测总站、地勘局、地调院及沈阳地调中心5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