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同时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3月23-26日,应鲁南院的邀请,中心组织选派了由基础地质、油气地质、铀矿地质和工会负责人等年轻技术骨干组成的11人团队,赶赴山东省曲阜市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参加成果交流会,就企业文化建设、能源矿产勘查、钻探工艺成果等进行学习研讨和现场交流考察。
一、以企业文化引领全院发展,列入全国百强地质队
鲁南院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 2005年由山东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与山东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整合而来,该院秉持“开放、包容、坚韧、卓越、奉献”的文化理念,能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成长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地勘单位,获国家、省部级成果奖百余项,连续11年被省委省直机关工委授予“省直文明单位”称号,在全国百强地质队中排名第七,通过调研和总结,将该院的成果经验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坚持打造企业文化,开拓建家立业工作新局面
“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性是企业成功的首要条件”,鲁南院党委副书记李川建在“鲁南情,地质梦”的专题报告中强调。鲁南院从成立至今短短十余年时间,从无到有,发展成为年对外经营收入超10亿元的山东地勘行业龙头企业,在鲁南院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文化起到关键作用。他认为,企业文化是单位的灵魂,是员工的“凝聚力与精气神”,现在正值地勘行业转型时期,企业文化对于地勘单位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是单位保持稳健、持续、快速发展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李书记强调,发展企业文化关键在人,只有每个员工都在各自岗位上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单位发展的宏伟蓝图才能实现。鲁南院之所以快速发展,恰恰在于对担当精神的深入贯彻。在单位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院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年初人人有目标,年底人人要考评,并且年底考评与实际收入关联,做到能者多劳,劳者多得,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
2、深刻认识到人才作保障是践行企业文化的关键
鲁南院的快速发展绝非偶然,通过考察调研,了解到鲁南院在人才建设方面尤为重视。
一是多途径进行员工培训。开办鲁南地质大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定期来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提升员工业务能力;
二是采取“一对一传帮带”制度。对于单位新员工, 2年后对师徒进行考评和奖惩,确保新人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实施112工程,以培养10个专家、10个地质人才、20个业务骨干为目标,以3年为期进行考核和奖励。确保项目出成果出人才。
三是紧密依靠高校,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与中国地大、成都理工、山东科技大学等国内多所知名地质院校合作,进行在职教育,提升员工科研水平。
四是创立用人名命名工作室制度。近年来成立了吴晓华新能源工作室,张国权归来庄金矿成矿模式工作室等,一个工作室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负责一个领域,以团队负责人命名工作室,既落实责任又提高核心负责人在领域内知名度,利于人才的长期培养和企业在领域内的持续发展。目前,吴晓华新能源工作室获得了四项专利,日前还获得了山东省科技厅5万元的奖励。
在鲁南院,企业文化是粘合剂,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人才建设是催化剂,让员工业务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3、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经营人心
企业文化是快速发展的重要砝码,是凝心聚力、团结共进的重要途径,李川建书记在报告中提到:“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经营人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员工才能全心全力投入到工作中。鲁南院对于民生方面的建设特别重视,院工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工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亮点纷呈,为全院职工创造了一个规范、和谐、温暖、平安、创新的新型职工之家。
一是因地制宜开展建家活动。院工会根据基层单位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为基层施工单位购置集装箱式工作间,配置了电视、空调、电脑、餐室、洗浴间等,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本着业余、小型、普及、灵活、多样开展文体活动的原则,开展知识竞答、猜谜、乒乓球、羽毛球等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二是关心野外一线队员生活。多次组织家属去野外调研慰问,近年来先后组织家属去青海、西藏、内蒙等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的工作现场慰问。让野外一线队员感受到了单位的关心和家庭的温暖。
三是院工会坚持“三贴近”,关心职工的具体生活。建立特困职工档案、老工人档案、职工疗养档案、慰问生病职工档案,特别是困难职工,不断调整补助标准,坚持慰问生病住院职工、职工家属,为高龄离退休职工发放生日慰问金,为各实体、野外班组更换小药箱及药品,组织全院职工进行健康查体。仅去年工会走访慰问职工发放各类救济金、慰问金等费用就达130多万元。
经过工会的辛勤努力,职工之家建设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爱护和拥戴,广大职工亲切地把工会称作“我们温暖的家”。
二、合理布局,和谐发展, 增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信心,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竞争力
鲁南院现有职工871人,技术人员417人,工程师189人,高工83人,研究员10人。拥有各项资质30多项,其中一级资质18多项。下属有6家直属独立法人企业,下设立了11个专业实体、9个驻外分支机构(2个在建),参股山东地矿控股有限公司、山东能源临矿会宝岭铁矿有限公司,业务遍布全国,系统开展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勘察,岩土工程勘察与桩基工程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与施工,国土勘测与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质实验测试等地质技术服务,年产值近10亿元。
调研组听取了《山东省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调查》、《山东归来式金矿找矿进展与认识》和《油气钻探项目成果介绍》等报告,参观了ZJ40钻机、XDL-3000全液压动力头钻机、XY-8小口径钻机、GZ-2600水井钻机等大型高端专业仪器、设备, 这些设备大部分于近5年采购。值得注意的是,该院钻探工程公司成立于2013年,4年来,由一支不到3人的钻井项目组发展为目前拥有80余人、20余个本科生的专业队伍,承担了10项油气地质调查钻探任务。此外,该院近年来选用了一批“讲政治、守规矩、素质高、业务强的年轻干部,充分调动了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钻探公司的张瑞经理、水环处的吴晓华主任、矿产处的张国权主任、实验测试中心的安道国主任等,都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年轻带头人,在他们的带领下,鲁南院正向着打造卓越的地矿品牌和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化地质队迈进。
三、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在地质调查伟大事业中奉献青春
调研组同志在整个调研过程中,与鲁南相关负责人亲切学习互动,针对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如何打造企业形象等问题双方深入交流,热切讨论。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单位领导干部和广大基层群众共同的愿望,如何培养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和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全体职工的创造力,使单位的目标、信念深深扎根于每名员工心中,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
通过这次调研,调研组年轻科技人员深刻感受到,“鲁南院”的发展离不开鲁南院领导班子用心经营的“建家立业”的局面,更离不开年轻人的担当精神和创新意识。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学习鲁南院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自我做起,认真做好岗位工作,履职尽责,牢固树立“所兴我荣,所衰我耻”的思想,在地调科研工作中勇创新功,为实现“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奉献青春。
四、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努力开创东北地区地质调查事业新局面
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新一届中心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生活上,关心职工,积极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难题,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在工作中,以“五不唯”为标准,不断健全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年轻人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中心领导对广大职工、尤其是年轻一线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怀,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单位的关心和家的温暖,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谋事创业的思想正在进一步加强。
通过本次调研,要学习借鉴鲁南院的经验做法,进一步结合中心实际,开动脑筋,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更有效地为中心事业发展服务。
2017年是实现“十三五”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地调局新百年的起始之年和“责任落实年”。早春三月,万物竟生,沈阳地调中心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生气勃勃,大家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践行“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的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勇于开拓、锐意进取、融会贯通,争做一名“想干事、会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地质人才,为沈阳中心的发展而奋斗,努力开创东北地区地质调查事业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