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苔原四十载 解封大地万卷书《你不知道的长白山》:以岩为纸,写就白山史诗

作者:董佩信 吴桐 发布时间:2025-04-11

近日,沈阳地调中心董佩信教授的专著《你不知道的长白山》即将正式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董佩信,吉林省白山人,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吉林大学工程硕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理学硕士,曾任国土资源部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矿产勘查开发院院长(教授级地质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东北地质资料馆馆长。中华砚文化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观赏石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宝玉石协会会员、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松花石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北方民族文化研究基地满族佟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文史顾问。已出版《大清国宝一松花石砚》《关东奇宝一松花石》《清始祖》《佟家老营》四部专著,发表署名文章 ( 论文 )39篇。主要有:“长白山地区火山地质”“大连金石滩地质探索”“长白山黑曜岩地质特征及宝玉石特性研究”“长白山地质旅游及历史文化”“长白山区历史遗迹、碑文、文物对长白山历史文化的修正”“长白山天池火山、甑峰山火山,望天鹅火山及长白山火山地区研究意义”“肃慎石砮地”“渤海朝贡道”“不朽的遗迹—渤海丰州”等,39篇论文构成"长白山文明考据链",其中《长白山黑曜岩地质特征及宝玉石特性研究》被纳入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参考体系。

从火山口到文明源 ‌岩石重写的历史叙事

读者将通过本书能够对长白山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本书从长白山地质、地理、历史、文化四个视角,特别是通过历史古迹、文物、碑文、墓志等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考古、考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有了新的探索发现

地质方面将长白山火山岩区分为个新生代火山群(赤峰、龙岗)三座火山(天池甄峰山望天鹅)火山台地、火山高原、火山錐的生成年代特征进行了诠释

地理方面根据长山区构造特点,将东北方向构造形成的四条山脉老岭、龙岗、张广才岭、老爷岭五条河流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牡丹江、浑江)做了介绍

历史方面本书从5万年前长白山出现新人类居住到周成王赐封肃慎王”从战国时期赵、燕两国士大夫的东迁,到高句丽王国的兴衰肃慎从挹搂、勿吉演变成靺鞨;从唐代渤海国统一的靺鞨七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将黑水靺鞨渤海人”、蒙古遗部合并为“女真再从东北佟氏为明成祖镇守东境,来佟家迁往辽东,最终成为大明王朝的掘墓人最后再到努尔哈赤借助中原文化的内力,利用女真人的坚韧、汉人的才干、蒙古人的勇猛,开创了东北大一统对东北地区的发展历程做了回顾。

四、文化方面长白山手斧的发现,是东方文明自新石器时代就具备先进生产力的象征,打破了西方考古发现的垄断。长白山黑曜石自古就是肃慎族的宝物此后松花玉更是作为清代帝王的文房御宝”,成就了长白山的另一文化贡献。

长白山的祭祀文从原始的"萨满",燕、赵王公从中原带来的"坛祭",金王朝时期达到了鼎盛修庙建寺为长白山封王”、封神”到了清朝,作为圣祖发祥的长白山更是受到了康、雍、乾三帝的格外重视,视其为江山之首,建殿、封禁,为长白山涂上了别具一格的神化色彩。

‌后记:岩层褶皱间的四十年记忆

2020 年,作者开始了颐养天年的退休生活。回顾 40 年的工作经历,从开始步入地质科学的殿堂,到不同时期从事地质工作,研究不同地质时期东北区域地质的变化与特点,特别是长白山区火山地质、地貌成了作者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四十年间,作者的地质锤敲击过天池火山的每一层凝灰岩,放大镜丈量过渤海瓦当的每一道釉纹,而长白山回报给我的,是比岩石更坚硬的真相,比熔岩更炽热的文明记忆。当作者发现努尔哈赤生活的佟家老营的蓝宝石时,当作者在北京故宫博物馆见到长白山松花石砚时,终于懂得:所谓永恒,不过是石头等待被解读的时间。四十年来,作者曾登顶长白山天池火山 45 次,对天池火山的成因、结构、特征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对长白山历史文化的研究也近四十年,在家乡白山工作时,受蒋力华、张福有两位老师的引领,从一块不起眼的松花石开始研究,踏查古采场,开展域内松花石普查、详查,与北京故宫馆藏松花御砚进行化验比对,研究松花石形成和特征、特点到出版专著。使自己在松花石研发领域多有建树。根据宋代铜印、铜钱追溯到白山市河口市委党校遗址,探寻出土的车輨及生活用具的源头。专程赴甘肃省陇西、黑龙江省依兰、辽宁省辽阳、开原、抚顺城求证,专访抚顺佟明宽先生,核验佟氏族谱,踏查辽阳、抚顺佟氏家族的墓地、墓碑以及查阅地方史记,证实了佟家与努尔哈赤的依存关系,再现了清史中不曾记载的真实史料。

愿此书成为一柄地质锤,助读者叩响白山黑水的记忆岩层;化作一架显微镜,带诸位窥见东北亚历史文明的基因图谱

《你不知道的长白山》专著封面

作品登记证书

董佩信教授

董佩信教授主持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