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引领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用科技支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及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1999-2016年,利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1.5亿余元,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法,采用1:25万的调查比例尺,每1km×1km的网格(即1500亩)布设1个土壤采样点位,每4个样品组合分析测试54种元素和指标,完成东北黑土地耕地集中分布区调查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占东北黑土地总面积的34%。同时在重点地区完成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和富硒土地环境调查评价示范15340平方千米。调查获得高精度土壤元素分析数据约500万个,是东北地区长期以来最为系统、精度最高的土壤54项元素和指标数据,对东北地区耕地土壤质量状况形成了准确判断。调查成果为东北黑土地土地管理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良性永续利用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服务。
一、东北黑土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优越的条件
1、黑土地调查区基本无重金属污染,绿色产品适宜区耕地达96.6%,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动东北地区现代化农业发展
调查显示,松辽平原调查区无重金属污染土地占比达97.86%;轻度-重度污染土地仅占调查面积的0.54%;绿色产品适宜区占调查面积的96.6%,其中AA级绿色食品产地土壤面积34345万亩,A级绿色食品产地土壤面积10747万亩,不符合要求区域仅分布在沈阳市、锦州市-葫芦岛市、吉林市等城市区及尚志市西北部重金属超标区;三江平原调查区无重金属污染土地占比达 99.6%,绿色农产品种植适宜区占调查区面积 99.4%。已完成调查区耕地绝大多数适合发展绿色农业,对大规模发展绿色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经济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展现代农业非常有利。
应规范管理绿色土地,既要科学提升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更要合理开发利用绿色土地,重用亦重养,采取有效措施严防绿色食品土壤污染,确保绿色土地永续利用,实现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严控污染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对沈阳市及周边等有污染风险的耕地适当调整种植结构或用途。
2、调查发现200万亩富硒耕地,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开展 1∶25 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在黑龙江省海伦地区、佳木斯市宝清地区、辽宁省丹东山前和滨海平原区等圈定富硒土壤远景区 14406 平方千米,在远景区内开展1∶5 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和富硒土地环境调查评价,发现绿色富硒耕地达200万亩,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丹东市山前和滨海平原区、黑龙江省海伦、宝清地区,发现的富硒土地土壤环境质量满足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质量要求,属于清洁的富硒土地资源,富硒耕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适合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黑土地土壤质量优越,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调查结果显示:松辽平原调查区土壤质量优良为主,一等土壤(优质,土壤环境清洁、土壤养分丰富至较丰富)占全面调查面积的26.2%,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东部、黑龙江省北部及东部;二等土壤(良好,土壤环境清洁、土壤养分中等)占30.5%,三等土壤(中等,土壤环境清洁、土壤养分较缺乏或土壤环境轻微污染、土壤养分丰富至较缺乏)占全面调查面积的28.92%,四等土壤(差等,土壤环境清洁或轻微污染、土壤养分缺乏或土壤环境轻度污染、土壤养分丰富至缺乏或土壤盐渍化等级为强度)占总工作面积的14.12%,主要分布在三省西部及通辽地区盐碱化、沙化区。五等土壤(劣等,土壤环境中度和重度污染、土壤养分丰富至缺乏或土壤盐渍化等级为盐土)仅为0.27%。三江平原调查区主要以一等(优质)土壤为主,占调查区总面积的95.7%,二等土壤占调查区总面积的3.9%,三等、四等土壤面积之和仅占调查区0.3%(受镉、砷等重金属元素影响)。
耕地土壤质量与垦殖程度密切相关,长期采取掠夺式经营,重利用、轻建设,重产出、轻投入,重耕种、轻养护,过度开发利用黑土地,使耕地土壤质量严重退化、农田生态条件受到破坏,因此,为确保国家商品粮基地、国家粮食安全,保护东北黑土地耕地应数量与质量并重。
二、调查成果对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地方经济发展有效支撑
本轮调查工作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系统完成的分析元素最多、调查精度最高、执行标准最严格的一次专业土壤调查,为土地资源管理、现代化农业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地方特色农业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也为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起草、《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公报》的编制、《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标准体系的建设和修正完善提供了基础数据。
以黑龙江省海伦市为代表,调查发现的富硒耕地已为东北地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动精准扶贫等经济规划提供了关键性地质科技支撑。黑龙江省及海伦市利用调查成果,开发富硒等特色土地资源,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海伦市坤诺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坤诺”牌富硒大米,市场价为7.99元/斤,远高出普通大米价格。2016年8月,海伦市人民政府利用调查成果在中国营养学会成功申请“中国黑土硒都”称号,并据该成果编制了《海伦市富硒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以富硒产品深加工为主题的《海伦市招商项目目录》等,有力地推动了地方脱贫致富。同时,该调查成果在推动招商引资的发展,带动旅游业和就业率的提升,加速土地流转,高效利用富硒黑土资源等方面发挥出了重大作用。根据调查区富硒土地资源的分布面积,参照当前富硒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调查区绿色富硒耕地仅开发绿色富硒农产品一项年纯增收预计达6.88亿元。
三、推进黑土地地质生态调查落实“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
我国东北黑土地面积约103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集中分布区面积44.45万平方千米,现有耕地3.8亿亩,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开展东北黑土地耕地集中分布区土地质量调查,是“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部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北黑土地地质生态调查是地质工作者科技创新的重要舞台,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重要支撑。
“十三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精心组织实施,采用先进的遥感地质调查、地球化学调查等方法技术手段,开展东北黑土地天-空-地一体化的地质生态调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及黑土地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