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区域成矿理论助力辽东深部矿产勘查取得突破

作者:张璟 张朋 发布时间:2020-08-27

2020年8月21日,矿产地质研究室组织实施的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深部成矿信息综合提取与矿体定位预测”顺利通过中期评估考核。陈毓川院士主持评估会议,经翟明国院士、侯增谦院士等12位专家组成员审核、确认项目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

一、辽东古元古代金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过程划分为:裂谷初始沉积富集、伸展剪切层控定型、褶皱造山定位三个阶段。 裂谷初始沉积富集了区内金银、铅锌、铜钴等区域主要矿种矿源层,伸展剪切层控定型形成七组赋矿“硅-钙面”,赋存有6层金、4层铅锌银和1层铅锌,褶皱造山阶段进一步促进成矿物质在褶皱转折端迁移富集,形成古元古代变质型 “层控”矿床。

二、晚三叠世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下俯冲、碰撞,诱发形成富含成矿物质的基性-中酸性岩浆。岩浆期后热液上升与围岩反应,形成铅锌、金、银等矿床,在辽东桃源-小佟家堡子-青城子地区形成大型晚三叠世斑岩-中低温脉状热液成矿系统。   

三、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诱发形成大规模的基性-中酸性混合岩浆。岩浆上升、分异,形成花岗质杂岩和相关的岩浆热液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在桃源-小佟家堡子-青城子矿田内姚家沟地区形成中侏罗世斑岩-中低温脉状热液型成矿系统。   

四、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以NW向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诱发形成基性-中酸性混合岩浆。岩浆上升、分异结晶,在辽东形成“I”型花岗质岩石,与之相伴形成一系列金、金铜、铜钼、铅锌矿床,局域内形成庄河新房-栗子房与丹东五龙—四道沟变质核杂岩成矿系统、宽甸石柱子与瓦房店华铜-望宝山斑岩-中低温脉状热液型成矿系统    

该成果为辽东成矿带区域及矿田深部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应用该理论预测9个深部找矿靶区,分别成功指导了深度为1000m、2000m的2个深孔验证,见矿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