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已有黑土地相关资料,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科研人员对黑土地数量质量现状、生态环境问题、保护修复措施、政策制定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取得了重要认识。一是黑土资源家底仍然不清。目前关于黑土分布范围、黑土耕地面积、黑土厚度分布等基础情况说法不一,导致黑土地资源清单不明。二是局部地区黑土养分下降明显。黑土有机质、氮等肥力指标呈下降趋势,土壤容重等物理属性恶化。三是黑土地沙化、盐碱化、酸化、水土流失等荒漠化趋势严重。
会议认为,应发挥自然资源部门基础调查的专业优势,在“十四五”期间解决一系列黑土地“卡脖子”关键科学问题,专题研讨会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方向。一是发挥调查优势,通过实地调查、遥感监测、大数据等手段,详细查明黑土分布范围、黑土厚度变化、黑土质量现状等真实情况,掌握黑土地资源家底;二是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在黑土地生态风险重点区开展调查、监测、研究,判断问题成因及发展趋势,在黑土质量演变和修复示范方面取得突破;三是以“三调”为基础,完善黑土质量评价标准,科学划定黑土耕地保护红线,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科学依据。
黑土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自然资源调查部门将发挥自身优势,攻坚克难,在“十四五”期间做好讲好黑土的地学故事,做好黑土保护的坚实支撑。
中心领导组织学习“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精神
科研人员召开专题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