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科技能力提升年”的各项具体要求与目标任务,切实将业务人员“能力建设”作为“四新”领域油气调查的前提、必要条件与基本保证,“冀北-辽西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调查”项目针对油气基础调查过程中“岩相古地理与储层沉积学”这一短板与弱项,特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牟传龙研究员,在辽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工作指导与沉积学野外观察技能培训。
在听取项目组汇报冀北-辽西地区“十三五”油气地质调查成果进展的基础上,牟传龙研究员在项目组的陪同下一起考察了华北地台北缘中-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等地层的沉积特征,特别是系统调查了燕辽裂陷带辽西坳陷中-新元界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下马岭组的典型剖面。在野外实地,牟传龙研究员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到微观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指导,对陆缘碎屑岩、碳酸盐岩两类不同沉积岩系的典型沉积构造、沉积相特征与相标志、沉积序列和层间界面、相带变化、岩相古地理图编制等内容进行了现场教学。结合项目组在中元古界良好烃源岩与油气的新发现,建议下一步工作重点应该加强储层预测工作,通过储层的岩相、成岩作用和有利沉积相带的沉积学研究,指导油气有利区预测与勘探。
通过三天的野外沉积学指导与培训,项目组成员均深刻认识到加强沉积学、岩相古地理等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对于油气勘探的重要意义,也提升了大家在沉积地层与盆地分析调查研究方面的业务能力,为“十四五”期间燕辽裂陷带辽西坳陷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