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聚焦东北地区“卡脖子”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提升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沈阳地调中心)科技人员野外专业技能、科研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内蒙古东段古亚洲洋构造域的基础地质理论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10月11-15日,沈阳地调中心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开展了野外联合考察。考察组针对区内的关键地质问题及产学研合作方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沈阳地调中心陈树旺副总工程师、南京大学沈树忠院士、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华研究员以及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野外联合考察。
陈树旺副总工程师向野外联合考察组介绍了近年来沈阳地调中心在东北地区油气调查“四新”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展及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考察组针对内蒙古东部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及上古生界的油气资源潜力等方面的重要基础地质问题,先后重点考察了内蒙古赤峰地区查干布拉格、巴彦花水库和陶海营子等地的上二叠统林西组、下三叠统老龙头组典型剖面。通过以上剖面的考察与交流,沈树忠院士认为,东北地区在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火山岩广泛发育,这为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年龄的确定及生物灭绝事件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同时,沈院士建议加强上二叠统林西组的底界及相关地层的高精度年代学及古生物地层学研究。
通过本次野外联合考察,进一步明确了东北地区地层古生物研究的“热点”问题及研究方向,为实现地调项目科技创新目标、促进古亚洲洋构造域的基础地质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双方表示,今后将不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有效地推进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撑东北地质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科考人员前往野外考察出发前在室内研讨
科考人员野外考察现场
科考人员野外考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