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31日,沈阳地调中心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深部成矿信息综合提取与矿体定位预测”完成对所属专题的成果验收。
该课题所属项目隶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专项,主要目标任务是以辽东为主,胶东为辅,验证区域成矿模式和分布规律,构建深部资源勘查技术组合,综合评价辽东3000米以浅金多金属资源潜力,实施深部钻探验证,力争在辽东取得找矿新突破。在整个项目运行体系中,沈阳地调中心所负责的课题四“深部成矿信息综合提取与矿体定位预测”承担着建立多参数成矿模型与综合找矿预测模型,圈定深部找矿靶区,实现3000米以浅“透明化”的关键任务。
专题验收会采取了沈阳、北京、深圳“现场-视频”同步进行的方式,得到了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辽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多部门、多单位的高度重视,组成了阵容庞大的专家评审组。
经专家组一致认定,所属专题成果丰硕,具体如下:一是创新编图技术方法,编制辽东金多金属成矿带1:25万、典型金多金属矿集区1:5万、典型金多金属矿田1:1万地质(建造、构造、矿化蚀变)-物化探系列图件。二是厘定了辽东中生代岩浆岩序次,系统总结了各序次岩浆作用及与金成矿时、空关系,首次确认了辽东地区存在早侏罗世岩浆成矿事件。三是明确了古元古代层状岩系是金、铜钴、铅锌成矿初始物源层,确认辽东地区存在古元古代金成矿事件,提出古元古代初始沉积富集、伸展剪切层控定型、褶皱造山定位三个成矿阶段认识。四是构建了新房变质核杂岩成矿系统,在拆离滑脱带中形成与韧性剪切作用密切相关的蚀变岩型金矿床,在下盘花岗岩体断裂构造发育部位形成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在上叠盆地形成与次火山热液作用相关的金矿床。五是总结辽东金多金属成矿带、矿集区和矿田成矿规律,建立了成矿找矿模型。综合成矿地质条件、物探、化探等资料共圈定108处最小预测区(A类10处、B类30处、C类68处)、71处远景区(A类16处、B类40处、C类15处)和9处深部找矿靶区,为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六是构建白云金矿等六处典型金矿床三维多参数综合地质模型,白云-小佟家堡子、五龙-四道沟矿集区三维多参数综合地质模型和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模型,为指导3000米深钻的布设提供了依据。七是发表SCI论文14篇、EI论文10篇、中文核心7篇;培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各1名;培养1名博士后出站,7名硕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