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调中心参加中国区域地质志 六大区区域地质志成果交流研讨会

作者:汪岩 杨晓平 发布时间:2023-04-25

近日“中国区域地质志六大区区域地质志成果交流研讨会”在成都顺利召开。会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协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学义同志亲临会场全程指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区域地质志总项目负责人李廷栋先生线上发来致辞中国区域地质志编制专家组成员肖庆辉、潘桂棠、陆松年、张克信、尹福光等参会指导。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及基础部领导,六大区地质调查中心领导和相关项目负责人,以及地科院地质所领导及项目负责人等应邀参会。沈阳地调中心副主任辛后田同志、基础室主任汪岩同志和东北地质志项目负责人杨晓平同志参会交流。

杨晓平同志代表沈阳地调中心做了交流发言,对东北地区地质志项目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东北地质志在运用洋板块地质学理念编图方面的显著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认可。一是以“组图”形式编制了东北地区1:100万地质图等系列图件,填补了东北地区该比例尺系列图件的空白,为解决东北地区重大资源环境问题提供了基础地质支撑;二是利用“洋板块地质”学术思想,解析了东北地区造山带中地层、岩石和构造,精细刻画了造山带的演化过程,特别重视了中生代岩浆作用地质背景的深入研究,把古亚洲洋、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三大洋转换作为东北地质最主要的特色进行成果总结,深化了东北地区构造格局的认识;三是重建了多宝山岛弧带-陆转换构造格架,建立了多宝山岛弧带早古生代铜、钼、金矿成矿模型,揭开了多宝山铜矿由大型向特大型铜钼矿发展的序幕,也充分体现了基础地质研究对于新一轮找矿行动的基础支撑。

沈阳地调中心副主任辛后田同志代表中心做了表态发言,强调了东北地质志的主要特色和重大成果,明确要按中国区域地质志项目的整体工作安排,中心之力全力推进东北地区地质志志书及系列图件的编撰工作,拟2023年度提交志书及图件的初稿,2024年完成出版稿的编制,2025年面向社会出版发行。

徐学义副局长最后对本次会议进行了点评。他指出大区地质志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工作的重要支撑和核心成果,每个大区都取得了一些令人震撼的成果,有些认识甚至是颠覆性的,给予充分肯定,应该大力宣传。同时也对下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多编写反映大区地质志最新成果的高水平论文。二是要从服务找矿行动、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服务自然资源规律认知等方面主动发声,加大成果宣传力度,同时解放思想,在信息化赋能地质调查现代化、推进基础地质研究范式变革等方面做出新成绩。三是各单位要进一步重视地质志编撰工作,局有关部室对这类项目做好管理创新,加大支持力度;六大区要确保地质志编制人员到位、待遇到位,通过地质志的编制真正展示大区中心的学术和业务权威,要积极谋划基础地质事业的人才体系,把大区地质志负责同志纳入到区域专家团队中培养,持续稳定建设中国地调局基础地质人才团队和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