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办公室关于下达2024年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评审验收计划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近日,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委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沈阳地调中心”)邀请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组成的专家组,对沈阳地调中心基础地质室承担的“东部岩浆岩带区域地质调查”二级项目及下设三级项目进行了野外验收。沈阳地调中心相关领导和处室也到会指导。
与会专家在听取项目负责人汇报、抽查各类野外原始地质资料以及审阅室内综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野外实地检查,并与项目组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严格遵守任务书和年度设计的要求,完成了野外各项工作,提供的原始资料齐全、内容全面,各项工作质量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同意通过野外验收。经专家组认定,项目取得的重要创新成果如下:一是初步查明了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层序、岩浆岩岩石组合与时空分布规律,重新建立了中生代岩浆演化序列。二是初步查明了河北省丰宁地区三叠纪-白垩纪花岗岩岩石类型及时空分布特征,重新厘定了下白垩统火山沉积地层的时代及相互关系。三是初步查明了浙闽地区东坑火山盆地物质组成及时空分布规律,识别出多期喷发-塌陷的古火山机构。四是初步查明了大兴安岭南段赤峰地区中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开展了大兴安岭及邻区中生代岩浆岩的Hf同位素填图,查明Hf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时空演化规律。五是编制了东北、华北、华东地区1:150万等中生代岩浆岩地质图,新发现矿化点6处,为后续资源勘查和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新资料。六是依托项目第一资助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 5篇、中文核心等3篇。
该项目所取得的原创成果,为进一步探讨蒙古-鄂霍茨克洋与滨太平洋构造域叠加演化及其对晚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制约,以及晚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提供了新的地质资料,大大提高了中国东部大陆边缘地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水平,有力地支撑了东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东部大陆边缘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