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国家战略 共绘地质新篇—东北地区地质调查“十四五”总结评估和“十五五”规划部署交流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作者:刘国栋 发布时间:2025-05-11

2025年5月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东北四省(区)自然资源系统的50余位代表齐聚哈尔滨,隆重召开东北地区地质调查“十四五”总结评估和“十五五”规划部署交流研讨会。会议系统总结东北地区“十四五”成果进展,科学谋划“十五五”蓝图,以“一张图”统筹央地协同,全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会议充分肯定东北地区“十四五”地质调查工作成果。一是能源资源保障成效显著。东北地区“十四五”区矿调完成2.2万平方千米,内蒙大兴安岭成矿规律研究取得突破。黑龙江省除富铁矿外,完成“十四五”找矿目标。辽宁省铁、金、铌矿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硼矿完成目标任务的76%。吉林省金矿完成目标任务的66.7%。内蒙古自治区铁、金、锂、钼、锡等8个矿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二是央地企合作机制不断深化。内蒙古厅与沈阳地调中心已就内蒙古东部地区找矿项目协同部署,探索央地联动模式;深地项目引领地方企业在铜山外围和多宝山开展详查工作,实现金、银、铜增储上产。三是水工环基础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完成三江平原、西辽河平原等水文地质调查,服务黑土地保护与水资源管理;初步建成东北地下水监测网络,为生态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会议明确,“十五五”时期东北地质调查工作将紧扣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以“四个坚持”推动地质调查工作。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夯实资源安全根基。聚焦区调、矿调主责主业,明确“十五五”完成1:5万区矿调任务30万平方千米,在十四五基础上增加50%,虑探索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资1:1配套机制,形成刚性指标。二是坚持央地工作统筹部署,构建“一张图”系统。整合央地数据,实现区调、矿调、水调等部署可视化,避免重复工作;建立权威数据库,纳入陆域、海域地质成果,支撑科学决策。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物探、化探技术革新,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勘查体系;试点大数据智能找矿平台,探索深部探测与覆盖区找矿新路径。四是坚持生态优先,拓展服务民生新领域。深化东北地下水监测网建设,支撑水资源科学利用;开展地热资源勘查与都市圈环境地质调查,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会议强调,“十五五”地质调查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基础地质调查。补足东北1:5万区调短板,加强大、小兴安岭等关键区带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研究,提升基础地质认识。二是技术创新与队伍重塑。加大物探、化探技术投入,重点解决覆盖区找矿等技术难题。三是央地企协同联动。以沈阳地调中心为支点,统筹东北四省区地质工作需求和具体部署,联合局属其他单位投入东北地质工作;对接企业勘查区块,建立“潜力区—矿调区块—勘探靶区”递进合作机制。

本次会议为东北地质调查工作指明了方向,彰显了地质战线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为新一轮找矿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