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水工环地质工作交流研讨会顺利召开

作者:谭红艳 张慧荣 发布时间:2025-06-18

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服务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加快推进东北地区水工环地质调查高质量发展,系统总结“十四五”重大调查成果,共同谋划“十五五”工作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沈阳地调中心”)于2025年6月14日在沈阳组织召开了“东北地区水工环地质工作交流研讨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听取了沈阳地调中心关于松辽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东北黑土区生态地质调查,以及东北地区重要城市群国土空间与城市安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海岸带调查以及废弃矿山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价等多个业务领域的“十四五”成果进展、存在问题及“十五五”工作部署思考。参会的四省(区)自然资源厅代表结合本省区相关工作情况提出了工作需求和部署建议,与会专家结合东北“五大安全”—尤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要求对水工环地质调查十五五部署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

会议认为,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关乎国计民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定位为东北地区水工环地质工作部署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力加强水资源和水文地质、黑土地生态地质和城市地下空间以及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为东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地质智慧,是新时代地质人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沈阳地调中心在做好2025年项目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十四五”水工环地质调查成果的总结,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科学部署“十五五”工作。

会议强调,“十五五”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东北地区水工环工作必须坚决扛起支撑服务国家“五大安全”的政治责任,以“四个坚持”推进工作:一是要坚持需求导向,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等国家战略,积极对接东北四省(区)地方需求,加快央地融合,用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和地质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公益性、基础性工作定位,统筹做好水、土等资源和地质灾害的面积性国情调查以及关键地段的长期观测监测;三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创新水、黑土地等自然资源及地质灾害等的空天地一体化调查监测方式,深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提升资源利用效能和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支撑自然资源管理等政府决策及公共服务;四是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东北地区资源环境特点,以自然资源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灾成灾机理等重大问题的解决为突破点,科学认识自然规律和关键带物质、能量运移过程,助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和人才团队建设。

东北四省(区)自然资源厅代表,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等相关单位代表出席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