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促进“四个融合”,强化央地统筹部署,共同推进大兴安岭有色多金属基地建设。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沈阳地调中心)、东部大陆边缘地质研究中心和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地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织,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功举办了“大兴安岭成矿带中生代岩浆与成矿作用基础地质问题野外研讨会”。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东北地区地勘队伍和企事业机关等16家单位,30多位专家与学者,通过专题报告与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学术交流,共同探讨了大兴安岭成矿带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加深了对制约找矿突破的基础地质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会议围绕“巴尔哲区域地质调查与找矿新发现”“大兴安岭成矿带黑龙江段十四五找矿新成果”“大兴安岭晚中生代岩浆作用与铜锡锂等多金属矿地质背景研究”等核心议题进行了精彩汇报与集中研讨,涵盖了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时空格架、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稀有稀土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以及岩浆过程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等前沿科学问题。会后,与会代表赴八〇一矿区及外围开展了野外实地考察,专家们对岩体的接触关系、矿化蚀变分带、构造控矿特征等进行了细致观测与现场解析,极大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使大家对中生代岩浆-成矿系统的时空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为大兴安岭成矿带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指明了方向。
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调中心、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地质调查研究院、第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通辽市自然资源局,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等30余名专家代表参会。

考察期前学术研讨汇报交流

野外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