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重金属无法被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从而在土壤中不断积累,通过迁移、转化、富集的形式影响作物,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应用于土壤重金属评价的方法有单因子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单因子指数法可以较为直观的反应土壤中各项污染指标的污染程度。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突出高浓度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了由于平均作用而削弱高浓度污染物权重现象的发生。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是将重金属的生态效应、环境效应与毒理学效应联系在一起,对其发生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地累积指数法是用于评价沉积物的方法,考虑了地质背景所带来的影响,现已较多地应用于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基于东北黑土地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重点实验室李秋燕工程师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开展锦州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结果显示,锦州市土壤重金属Cd和Cr含量高于全国土壤及辽宁省土壤背景值,Cu、Hg、Ni和Pb含量高于辽宁省土壤背景值。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大小为Cd>Hg>Pb>Cr>Ni>Cu>Zn>As,Cd为中度污染,Hg、Pb、Cr、Ni和Cu为轻度污染。经地累积指数法评价,Cd为轻中度污染,其他重金属为无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2.25,为中度污染等级。研究区综合潜在风险指数平均值为157.34,处于中等生态风险,造成局部地区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较高的主要重金属为Cd和Hg。
相关研究成果在《地质与资源》期刊2021年第4期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