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Se)作为一种人和动物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兼具营养、毒性、解毒三重生物学功能,被称为“生命保护剂”。克山病、大骨节病、白肌肉病等地方性疾病就是因为硒缺乏所引起的典型疾病,我国新疆发现的“脱甲病”就是过量摄入硒所致。然而,我国是一个缺硒国家,约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状态,其中约1/3的地区属于严重缺硒区。因此,人体硒元素的补充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体摄取硒的主要来源是食物,而大多数植物硒来自于土壤。因此,查明一个地区的富硒土地资源分布状况及开发利用潜力对于提升地质工作精准服务及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兴凯湖平原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重点实验室杨泽正高级工程师开展了兴凯湖平原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及富硒土地开发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兴凯湖平原土壤总体上属足硒土壤(86.6%),富硒土壤面积不足1%。土壤Se的分布对成土母质具有较好的继承性,新近系富锦组(N1f)发育的土壤中硒平均含量最高,平均值0.37mg·kg-1,该地层控制了研究区富硒土壤主要分布,而石炭纪北兴组凝灰岩发育的土壤中硒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183mg·kg-1。同时,土壤Se含量还受地球化学环境、土壤类型、土壤性质等自然条件综合影响,其中白浆土的硒含量最高,暗棕壤最低;硒与土壤中Corg、N、P、TFe2O3、S、As、Cr、Cu、Hg、Pb、Cd和Ni呈显著正相关,与pH、CaO和Na2O呈显著负相关。此外,研究区土地综合质量优良,5处潜在富硒远景区符合AA级绿色食品产地,且发现天然富硒水稻,开发富硒农产品的潜力巨大。
农作物籽实及其根系土中Se含量关系
兴凯湖平原绿色食品产地及潜在富硒土壤分布